随着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逐步扩张,国产葡萄酒市场不断被挤压,但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葡萄酒格局又将发生变化,同时进口葡萄酒也将与国产葡萄酒平分秋色。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世界葡萄酒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作为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那么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葡萄酒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葡萄酒生产企业又该如何筹划?
中国将进入世界葡萄酒消费前三强
根据OIV第40届世界葡萄与葡萄酒大会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排在前五位的消费大国分别是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中国,这五个国家的葡萄酒消费占据了全球消费的一半,其中,中国的消费量达到17.3百万千升,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2%。距离第四位只有一步之遥,距第三位也并非遥不可及。最近五年(从2012年到2016年)是中国政府限制“三公消费”和惩治腐败最为严厉的时期,酒类消费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及各类消费走向理性,葡萄酒的消费必将迎来一个大的飞跃。
虽然中国葡萄酒的产量在2016年达到11.4百万百升,位居全球第五。然而,中国葡萄酒的生产在这个时期,却呈现出小幅度的下降趋势,5年间降幅达到16%。这个现象似乎与整个行业的现状不符,从OIV的统计数字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 国,葡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按照OIV对中国酿酒葡萄产量所占比重12%计算,2016年其产量达到174万吨,按照这个数量计算,应该生产更多的葡萄酒才对。再从西部产区的实际状况看,最近5年扩大的葡萄园陆续达产,也应该有更多的产品走向市场。然而,为什么产量不增反降呢?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因此,我们可以预料葡萄酒生产大国的梦想还是有点遥远。
进口葡萄酒将与国产酒平分秋色
近年来,中国市场对世界葡萄酒贸易的拉动早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2016年中国葡萄酒的进口量达到6.4百万百升,位居世界第五。OIV数据显示,在最近五年里德国、英国、美国和法国牢牢占据着葡萄酒进口量的前四把交椅,而中国则由2012年的第七位,逐步上升至第五位,五年间增幅62%。从进口额看,中国更是达到了世界第4位,五年间增幅74%。这在葡萄酒贸易史上是非常少见的。质优价廉的进口借助自由贸易的东风(零关税)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而像中粮、张裕等大型国内综合酒类企业在进口葡萄酒业务的增加,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纷纷把进口酒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国内葡萄酒产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2016年葡萄酒进口量已经已经达到了国产葡萄酒的56%,按照最近5年的增长率,再过5年,进口总量便可基本与国产酒持平,就会出现中外葡萄酒平分秋色的局面。实际上,国产葡萄酒现在的产量统计还是有些水分的,如果除掉这一部分,进口葡萄酒的比重还会更高。
葡萄原酒的进口量会持续增加
最近五年世界散装葡萄酒的贸易量和贸易额没有变化,2016年散装葡萄酒的贸易量是38.3百万百升。变化最大的是中国,2012年进口散酒1.22百万百升,2016年1.44百万百升,增加18%。从进口散酒的去向看,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上海、广东等地,国内几大葡萄酒企业均是进口散酒大户。越来越多的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选择用进口散酒,取代国产酒。从目前的现状看,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在三大散酒进口国中智利与澳大利亚都已享受关税优惠,最近格鲁吉亚也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可以预料,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生产国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多优势。而国内葡萄酒的生产却面临着土地制度的限制和逐年增加的成本压力。
在国际上葡萄原酒(散装葡萄酒)的市场比较活跃,德国是年葡萄酒进口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法国,散装葡萄酒占法国国内葡萄酒总消费量的35%。当然,这些酒大部分贴上各大连锁超市的商标直接销售出去,只有一小部分用于酒庄的生产。而中国远离这些传统的葡萄酒生产国,考虑到运输成本及中低端市场的需求,进口原酒的数量将有增无减。中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葡萄酒生产国,自然条件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进口一定比例的特色葡萄酒用于国产酒的调配便成为许多酒庄的“无奈之举”。随着市场消费的成熟和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完成,那些能够坚持百分比中国酿造的企业会越来越少。
国产酒的出口之路还很漫长
中国葡萄酒的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说微不足道,2012年出口葡萄酒1962.1千升,出口额0.77亿美元,2016年葡萄酒累计出口9949.5千升,金额5.41亿美元。虽然“一带一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鼓舞,但是对于葡萄酒来说却并非易事。东亚和中亚一带本身就是前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等都是传统的葡萄酒生产国,而东南亚及太平洋国家的消费能力尚不具备,且欧美等传统生产国的市场布局早已根深蒂固。
目前,国产葡萄酒的价格普遍偏高,葡萄酒的分级制度没有完善,国内葡萄酒的品牌影响力尚未形成,大多数的葡萄酒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海外销售渠道。但是,随着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特别是饮食文化的流行,中国葡萄酒将有更多的机遇。
结论
积极响应国家的开放战略,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从国际贸易的视野去看待中国葡萄酒的格局。要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企业,可以选择产业链中最擅长的部分,比如 或原酒酿造;也可以专业从事品牌和市场运作。最后,对那些坚持生产和酿造百分比中国酒的企业,我们应该给予更多鼓励的掌声,毕竟这是一个产业的根本,是民族葡萄酒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