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木桐的酒精度只有10.5°(绝对的法定最低酒精度),近几年玛歌白亭(Pavillon Blanc)和美讯(Château La Mission Haut Brion)佳酿的酒精度最高能达到15°,上升了超过40%。
波尔多酒的理想酒精度大约为12.5°,不属于强劲有利风格,追求的是高雅、精致,高酒精度只会弱化这些特点。
为何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增长如此之高?很多人将其归咎于气候变暖,但这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因素。葡萄酒评论人员与生产商才要负主责。
在葡萄酒热潮掀起之前,波尔多的 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即使顶级庄也没有多少利润可图。
1966年佳士得拍卖行重开葡萄酒拍卖会,此举真正带动了葡萄酒热潮,酒价飙升,生产商们赚钱了,于是有了研究基金。
最先开发的是抗病毒植株,其生命力更强,因此产生的糖分也更多。接下来的研究范围是土壤成分,以及植株与理想土壤的契合度,合适的土壤也会增加葡萄的生命力。再然后,就是研究如何更好的修枝、剪枝及树型、树冠管理,定位每个品种的适宜产量,由此糖分含量又一次升高了。
灌溉固然有助于降低葡萄的糖分,但在波尔多是禁止的。
再后来,研究进入纯株酵母菌领域,寻找、开发能产生更多酒精的酵母菌。近几年,酒农们则一直关注葡萄中多酚物质的含量(主要为单宁)。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际颇有影响力的酒评家及葡萄酒杂志的推波助澜下,14°, 15°甚至16°葡萄酒大受好评,此举也纵容了波尔多高酒精度葡萄酒的生产。
过去,酒农们为避免波尔多潮湿的气候引起葡萄腐烂,往往提早采收浆果,因此单宁常常不成熟,酒精含量自然也较低,酸度更高。
现在,大众喜欢更加成熟、果香更浓郁、单宁偏少的酒,因此酒农们会选择等待,待葡萄单宁成熟时采摘,此时浆果还会继续集聚糖分,甚至糖分过量!因为成熟度高的浆果意味着单宁更柔软、酸度更低,酒精度更高。
以前,当葡萄的自然糖分含量太低,就会采用人工加糖(向发酵的葡萄浆中加糖),一款酒最多可以通过加糖让酒精度增加2°,这是合法的。当然,最近10年,加糖在酿酒过程中已全无必要,我们现在追求的是如何降低酒精度。
降低酒精度的方法很多,但大部分还未定性。当然,最简单的方式是加水(法定产区酒是绝对禁止的);提前采摘也是个办法,但单宁未成熟。
对于上述两种自然方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酵母方面,要研究出一种能产生低酒精含量的酵母(一般说来,17克糖会发酵产生1°酒精)、生长周期更长的砧木、晚熟克隆品种(意味着重新种植)。
全球变暖只是气温升高,导致更多糖分集聚,但也只是酒度升高的小部分影响因素,人为因素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