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随活动组百余名媒体人一同走进焉耆与和硕站,其中“北纬42度”成为记者首先想到的关键词。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也位于北纬42度的葡萄酒黄金产区,并与赵薇家梦陇酒庄所处的法国波尔多纬度基本一致。
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初见规模
近年来,巴州紧紧抓住自治区建设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基地的战略机遇,依托区位优势,将酿酒葡萄的种植与加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强力推进,逐步发展成为焉耆盆地的农业支柱产业。2015年,全州定植酿酒葡萄面积达22.28万亩,挂果面积近10万亩,约占全疆的45%和25%,葡萄产量近4万吨,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同时,相继引进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霞多丽、雷司令等30多个优良栽培品种,实现了良种化栽培。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初见规模。
一切产业的成长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硕县和焉耆县分别成立了葡萄办和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专门用来指导扶持当地的 产业发展。
焉耆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苏晓莉对记者表示,乡都酒业的第一亩葡萄树就是焉耆县七个星镇镇政府当年号召全乡干部义务劳动种下的。多年以来,即使焉耆县领导班子成员在不断变化,但对葡萄酒产业支柱产业定位以及对其的扶持力度从未变化过,这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政策的良好延续。
焉耆县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剑对记者详细介绍了当地对葡萄酒产业的扶持政策,总体看来,当地政府从葡萄基地“一平二备三通”(平整土地、完备防风林带和防洪工程、通路通电通水)基础设施建设到葡萄苗木、滴灌补贴、农机补贴以及 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支持以及技术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障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而为了扶持酒庄的发展,和硕县还延长了酒庄的贷款时间,并给达到一定程度的贷款额度提供5%的贴息。除此之外,政府还搭建平台,推动当地葡萄酒企业走出去,并邀请国际知名营销专家,对辖区内葡萄酒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从2009年至今,政府对葡萄酒产业所有扶持所花费的资金在1.3亿元左右,我们在举全县之力在做好葡萄酒产业。”和硕县副县长孙丽英对记者表示。
如今,位于焉耆盆地的焉耆县和和硕县都已经将葡萄酒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截止2015年,两县葡萄酒产业共计实现产值超过8亿元,占比当地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8%和9.1%。
焉耆盆地颇具规模的葡萄酒酒窖
产值背后是葡萄酒产业给当地贡献的就业岗位,其中仅焉耆县的 基地农忙季的季节性吸纳劳动力总量约20万工天,季节性吸纳劳动力近5000人,常年固定使用劳动力近2000人,带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增收2300万元。附带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相关的酿酒、制瓶、纸箱、运输、饮食服务产业的人员按500人计算的话,每年可以为焉耆县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500个,按照农民工每年8个月的工作时间计算,每月2000元工资,可以为农民工增收1.6万元左右,总收入可达5600万。
除了经济效益,种植葡萄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也不容忽视,焉耆盆地所有的 田都需要从开垦荒地开始,如今,大面积戈壁滩已经被整齐划一的葡萄园取代,成为一片片欣欣向荣的绿洲,昭示着一个新兴的葡萄酒产区正在崛起。
北纬42度焉耆葡萄酒生态正在形成
目前,巴州正在申请焉耆盆地葡萄酒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很多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专家通过现场论证,认为焉耆盆地将成为未来全世界最优葡萄酒的原料生产基地。焉耆盆地现有乡都、天塞、芳香庄园、中菲、轩言、伯年、瑞峰、冠龙等葡萄酒生产企业37家,年产能力近10万吨,以“乡都”“芳香庄园”“和硕特”“瑞峰”“国菲”“元森”“伯年”等为代表的一批葡萄酒品牌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新疆着名商标,多次在国内外葡萄酒评酒大赛中获奖。
那么,为什么葡萄酒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是绝佳的自然环境。从地理位置上看,焉耆盆地北倚天山,属于中温带的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蒸发量大,无霜期177天。平均气温8.7度,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98.7毫米;年平均日照数3079.3小时;土壤属于8.0偏碱性土壤;年平均蒸发量1860.4毫米,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酿酒葡萄糖分和养分的积累,无病虫害发生,不使用农药。南邻博斯腾湖,湖面蒸发,波光返照,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对葡萄的生长极为有利,对葡萄的品质有很大的提高,可以生产出高端优质的葡萄酒。
焉耆盆地——酿酒葡萄的黄金生产地
其次是巴州引进一批执着的酿酒人。他们始终坚守着“尊重自然、,精细酿造”的酿酒理念。
天塞酒庄的庄主陈立忠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企业家。在北京和新疆两地经营交通运输业务的她,出于对葡萄酒的热爱,义无返顾地投入葡萄酒行业,与合伙人共同建立了天塞酒庄。天塞酒庄葡萄园所在的土地,在十年前还是一片茫茫戈壁。天塞酒庄在建园之初就引进了滴灌系统,用有机肥料培养土壤,并在葡萄园周围栽种树木,起到了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陈立忠是有机作物的拥趸,为此她专门在酒庄旁边建起了有机肥料厂,坚持对葡萄园只施用有机肥。偶尔有虫害,天塞酒庄的解决方案是直接下手抓。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是芳香庄园庄主吴磊的口头禅。芳香庄园的葡萄原料标准始终严格坚守国际高标准,葡萄园和酿酒车间距离不超过10公里,在收获的季节里,丰美的葡萄在采摘时就去叶除茎,人工采摘逐串筛选,只截取最饱满的颗粒,确保在最有效的时间里进入罐内,保证葡萄的新鲜度,亩产量严格控制在800公斤以下,确保每一瓶葡萄酒的纯正口感。
“一瓶好的葡萄酒,就是一个酒农耕耘的故事,也是酿酒师对阳光、风土、酒农生态和农业心灵对白的使者。我是处女座,喜欢追求完美,能和葡萄结缘,一切都是因缘际会,上天赐予了新疆这块葡萄酒黄金产区,由我来守护,这是我的使命。”谈及20年来的心路历程,吴磊这样总结。
陈立忠、吴磊这样执着的酿酒人,最终成为造就焉耆盆地葡萄酒上佳品质的催化剂。
产业腾飞仍需助力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葡萄酒产业蒸蒸日上,但是,在产业发展初期,当地的葡萄酒产业还是面临着一些掣肘。
孙丽英表示,目前来看,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资金层面,地方政府能做的都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当下种植的苗木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并没有做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品种,缺少产学研一体化的探究,所以,还是需要从自治区或者是全国的角度来做出努力。
而从企业角度看,吴磊的看法与孙丽英有一致之处,他对记者表示,对葡萄酒产业的扶持应该上升到自治区甚至国家高度,因为葡萄酒是一个可以打造中国品牌的行业,与当前国家推行的加大民族品牌建设的号召是相符的。
具体来看,吴磊建议,国家应该尽快把发展葡萄园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标准制定出来,让所有的酒企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做,只有这样,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才能有未来。
此外,在资金层面,国家应该给予农业企业更长的贷款周期以及税收减免政策上的支持。
吴磊表示,这三点对于扶持中国葡萄酒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知道,中国仍然有一群致力于为了食品安全为奋斗的企业家。
对葡萄酒产业的未来,陈立忠和吴磊都充满信心,他们均对记者表示,葡萄酒目前被誉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