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葡萄酒官方中文平台
L'unico portale cinese specializzato sul vino Italian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中国酒业报道 >

中国酒业报道(Notizie del vino)

青岛葡萄酒举办研讨会 各路专家谈酒文化的发掘与保护

       在此次以文化发掘与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会上,国内葡萄酒行业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就如何发展青岛葡萄酒业发表了看法。

       2017年是青岛葡萄酒105周年。4月18日,一场以文化发掘与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四流南路13号青岛葡萄酒厂大酒窖旧址举行。

\

       国内葡萄酒行业专家、青岛市文史专家、品牌建设专家现场考察大酒窖及生产车间旧址,就百年青岛葡萄酒文化发掘、大酒窖等珍贵工业遗产保护、城市与葡萄酒主题文化公益项目规划设计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研讨会由山东葡萄与葡萄酒协会、青岛市葡萄酒协会和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山东葡萄与葡萄酒协会、青岛市葡萄酒协会、青岛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档案局、市文物局,市北区旅游局、市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青岛饮料集团、华东葡萄酒公司等多个单位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开始前,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青岛葡萄酒地下大酒窖和我国第一条威士忌生产线,详细询问地下大酒窖建造背景及保护情况和威士忌生产线工艺流程。

       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华磊介绍了青岛葡萄酒的发展历史和葡萄酒文化公益项目理念,希望大家可以共同挖掘百年青岛葡萄酒的厚重历史与文化,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创建青岛城市新名片。

       资深葡萄酒文化项目设计师辛野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项目设计理念和未来规划。与会专家围绕着城市文化品牌、葡萄酒博物馆建设、葡萄酒主题文化公益项目设计等进行了交流。

       青岛葡萄酒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德国商人开办的手工作坊。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历史最为悠久的葡萄酒品牌之一,青岛葡萄酒浓缩着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未来,青岛葡萄酒厂旧址将进行整体规划,突出葡萄酒文化主题,建设青岛葡萄酒博物馆等文化公益项目,展示百年品牌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岛城市文化新名片和休闲旅游新目的地。

 

马泽: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

     今天专家们谈的比较多的就是青岛葡萄酒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我觉得发掘的内容包括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也包括青岛自身的历史,特别是青岛葡萄酒的人文历史。关于保护,我倾向于保留历史的遗存,修旧如旧。此外,博物馆如果说要承载更大的历史责任,就不要局限于保护青岛葡萄酒厂的这一点点遗存,要想方设法发挥社会的力量,收集社会上的葡萄酒遗存,使博物馆的辐射面更大一些。

       关于创新,要从学院上升到研究院,也就是从基础产业一步跨越到可以产生生产力的领域。将来和青大建立研究院,研究新的产业方向,研究新的产品。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按照西方的博物馆的内容去设计。如何设计有自己特点的博物馆,要从中国葡萄酒和欧洲葡萄酒文化等多方面研究,这都需要各位专家继续挖掘。

 

阎立津:特色是灵魂与生命力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全国对旧的建筑和遗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是很令人振奋的事情。旧的建筑和遗存有灵魂有生命力,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大酒窖和威士忌生产线感到振奋的原因。

       青岛葡萄酒遗址价值非常珍贵,要高度利用和发展。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导向和主题,青岛葡萄酒文化展示既要和中国的、世界的葡萄酒文化密切联系起来,又要有自己鲜明的青岛地域特点及浓郁的民族特色,这样就有了地域品牌的灵魂和强大的生命力。第二,遗址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贴近现代生活的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文化展示区、遗址保护区都应该与青岛葡萄酒品牌相结合,赋予品牌厚重文化价值,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杨德才:文化也要讲“三产”

       我做了21年的产业研究和企业战略研究,主要从企业和产业的角度谈文化中的三个产业概念。

       第一是产业历史,讲好过去的故事。我们有这么多历史的东西摆在面前,所以要理直气壮地讲。我们不是编故事,而是把故事还原出来,把历史讲出来,把原料、生产、工艺、品牌讲出来。

       第二是产业运营,理好产业链节点。从种植、酿造、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工艺流程,到相关的文化研究、学术交流等相关要素都是运营点。葡萄酒文化有自己的文化基因,要很好的进行再国际化,实现和欧洲葡萄酒文化的重新接轨。

       第三是产业创新,做新产业的孵化。青岛葡萄酒厂旧址,完全可以建设一些产业相关的孵化器,把产业生态建起来。要从这样的角度进行研究、设计、战略规划,进行招商和运营,而不仅仅是只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

 

姜峰:注重多媒体互动体验

       从项目背景上,我认为青岛葡萄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青岛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打造博物馆城,时机非常好。大酒窖这么多年在这里沉睡非常可惜,今天我们把它挖掘出来。如何去展示?大酒窖是重中之重。我的设想是,在酒窖中不仅有静态展示区,还可以结合多媒体互动体验,把工艺流程、酿造技艺等通过动态体验方式进行展示。在博物馆、酒窖、文化产业区可否结合多媒体视觉体验做一些设计,比如3D视觉体验区,可以制作一个酒庄的3D背景墙,打造葡萄酒庄的视觉效果,结合3D、V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葡萄酒饮用的文化情调和休闲、惬意的氛围。

 

胡文效:用创新驱动发展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整体规划,无论是从项目的设计还是立意、创意,都很有创新。葡萄酒文化的建设是政府、社会、全行业共同的责任,作为企业投资建设博物馆,目标应该非常明确,就是聚焦到塑造、提振青岛葡萄酒品牌。

       此外,我建议博物馆把百利先生、华东和青岛葡萄酒背后的故事串起来,把对青岛葡萄酒、华东葡萄酒发展史上有贡献的人物凸显出来,通过人和故事来传播品牌,承载文化内涵。

      我认为很有必要建立葡萄酒研究院,和青岛大学联合开展研究,丰富研发平台,实现大学和产业之间的对接。博物馆是讲过去的故事,研究院是抓当代的创新,当代的创新就是未来的文化,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创新,依靠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李生德:挖掘历史创意未来

       近年来我对葡萄酒进行了一些研究,很多人都认为葡萄酒是舶来品,实际上葡萄酒在我国古代就有。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就有葡萄酒的生产工艺,而一些古代诗歌也有很多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在葡萄酒文化方面,我们是有自己的历史。

      建博物馆,我觉得首要的是创意,创意应该走在一切的前面。我们完全可以用历史文化的线索和线路,重新给我们现在要做的文化产业和博物馆新的启示。

 

夏临华:大力支持葡萄酒研究院建设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认为首先是传承。葡萄酒文化虽然有着浓郁的欧洲文化特征,但是一样可以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结合,通过中国文化营造很好的品鉴葡萄酒的环境,比如琴棋书画、中华诗词、民族音乐等。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喝葡萄酒的地方很少,专门喝葡萄酒的酒吧也不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非常赞同成立葡萄酒研究院的建议,青岛大学将在学科上给予支持。我们有酒类的分析测试专业,我们有专业教授和专业学科,我们还有文学院、中文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丰富的资源,只要有需要,我们大力支持葡萄酒研究院建设。

 

李明:给后代留一些遗迹

       关于葡萄酒历史,最美时洋行在青岛葡萄酒发展史上至关重要,它的影响力一直到战后。

       关于 ,我们目前看到最早 的资料有两个,一个是《山东德邑村镇志》,记录月子口有 ,第二个是《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记录最早引入的时间接近1901年,每年引入的数量都有记录。

       关于葡萄酒饮用,1914年前的文献记载不是很多,《青岛围困日记》记载1914年10月8日,德国人卡尔·约翰去伊尔梯斯兵营看望儿子,送了一瓶葡萄酒给士兵们饮用。

       关于酒窖,早期青岛有大量的民用酒窖存在,有记录的就是中山路1号德国水兵俱乐部,在地下室里建有葡萄酒窖。大量的私人住宅里面也有酒窖。

       我建议博物馆尽量保留大酒窖区域的原貌和现存的遗迹,让我们这一代给后人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张镇安:天时 地利 人和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建设可以借鉴奥帆博物馆的成功案例。当年,我接待一位领导参观奥帆博物馆时,领导问青岛建这个博物馆是干什么的,我脱口而出说这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为什么说是独具特色的?是因为我们的奥帆博物馆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一点上,青岛葡萄酒博物馆要很好地思考自己的定位、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葡萄酒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法国有阿尔卑斯山矿泉水,青岛有崂山矿泉水;法国有酒庄,青岛也有葡萄酒庄。我们的酒庄从种植到加工酿酒再到销售可以一体化管理。建博物馆,从建设、策划、规划到最后的用途,一定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要建一个历史上悠久的、专家认可的博物馆不容易,在各方面都需要反复论证研讨。

 

穿越时光的百年窖香

       青岛葡萄酒始创于1912年,是市直国有企业青岛饮料集团的旗下品牌。

       青岛葡萄酒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并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瓶大香槟、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兰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该厂曾是国内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出口美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青岛白葡萄酒是该厂传统名牌产品,1963年被评为全国 “十八大名酒”之一,获金质奖,是中国第一瓶白葡萄酒金质奖获得者。

       1985年达到鼎盛时期,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成为中国葡萄酒业的龙头。后期该厂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于1996年破产倒闭。2006年,青岛葡萄酒正式复出上市,一举推出了赤霞珠、莎当妮、薏丝琳等24个品种。

       四流南路12号青岛葡萄酒厂厂房旧址占地49亩,建设于80年代后期,经历了青岛葡萄酒最鼎盛辉煌的时期。该旧址于2008年11月被列入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流南路13号青岛葡萄酒大酒窖被青岛市文物局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随着发展需要,2011年响应青岛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青葡的生产线及发酵设备全部搬迁至青岛崂山的华东百利酒庄。

       青岛葡萄酒与青岛城市同龄,当今极为罕见的地下大酒窖、威士忌生产线、老式发酵池等珍贵遗存,是历史上特定时期葡萄酒生产工艺的见证,具有宝贵的工业遗产价值和城市文化品牌打造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酒文化 青岛 葡萄酒 研讨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