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不久的将来,黑皮诺和霞多丽的爱好者可能不再青睐勃艮第或者波尔多,而是转向德国酿造的产品。由于人类造成的近三十年来的气候变暖,从1980年开始,葡萄的成熟时间提早了两个星期,根据《自然Nature》杂志目前的认知,这将从地理角度损害葡萄的种植。在未来,需要开发能够适应更加温暖气候的葡萄品种,并将现有的知名品种葡萄移栽到目前认为比较寒冷的地带。
ABSTRACT:
ADDIO PINOT NERO E CHARDONNAY DI BORGOGNA? IL RISCALDAMENTO GLOBALE SCONVOLGE LA GEOGRAFIA AMPLEOGRAFICA, COME RACCONTANO GLI STUDI DEL CENTRO GODDARD DELLA NASA E DI HARVARD. E IN ITALIA, PER DIFENDERE LA TIPICITÀ, SI PUNTA SU SOLUZIONI AGRONOMICHE
在不久的将来,黑皮诺和霞多丽的爱好者可能不再青睐勃艮第或者波尔多,而是转向德国酿造的产品。由于人类造成的近三十年来的气候变暖,从1980年开始,葡萄的成熟时间提早了两个星期,根据《自然Nature》杂志目前的认知,这将从地理角度损害葡萄的种植。
在未来,需要开发能够适应更加温暖气候的葡萄品种,并将现有的知名品种葡萄移栽到目前认为比较寒冷的地带。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该研究由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本杰明·库克教授(Benjamin Cook)完成,并发表在《自然气候改变(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库克教授在分析了1600年-2007年瑞士和法国的葡萄园数据后发现,从1980年开始,阿尔卑斯山地区的葡萄相比400年以前,提前两个星期成熟。
目前为止,那些被认为最佳年份的葡萄酒所用的葡萄,都是在生长初期雨水较多,后期干燥且夏季炎热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气温上升导致葡萄提前成熟时,葡萄酒的品质也变好了。
从1980年开始,因为气候和科技进步的原因,干旱对葡萄生长的影响已经基本消失了,这也使得其对葡萄成熟末期的作用大大减弱。特别是在那些久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区,比如阿尔萨斯、香槟、勃艮第以及朗格多克,这些地方盛产黑皮诺、霞多丽以及其他适合较冷气候的葡萄品种。
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热浪变得越来越频繁,法国相比上个世纪已经变暖了1.5度。该研究中哈佛大学的研究者Elizabeth Wolkovich表示:“现在,好的葡萄酒年份往往与温暖的年份有关,但是在2003年,葡萄早熟了一个月,却没有酿造出特别优质的产品。这意味着如果气温继续上升,葡萄园可能抵抗不住这种变化。”
因此这需要研究不同品种的葡萄,而这样就会打破原产葡萄的区域位置。气温上升所带来的后果会在2050年时更加凸显,另一项研究预测,会有有些葡萄产地会在2050年时变得不再适合目前所种植的葡萄生长,但是会有其他合适的葡萄产地。
不再适应加利福尼亚纳帕山谷(Napa Valley)气候的葡萄,可能在华盛顿或者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找到栖身之地。而澳大利亚的葡萄园可能会搬到塔斯马尼亚(Tasmania)。
那意大利会怎么样?毫无疑问,气候变暖会对意大利造成影响,目前意大利的葡萄平均成熟日期提前了8-10天,造成葡萄的酒精含量普遍偏高。尽管如此,由于
业广泛运用灌溉技术,意大利本地品种的特点还是能够得以保留。根据安莎社的消息,科内利亚诺葡萄酒种植与酿造学院以及研究中心(Scuola di Viticoltura ed Enologia di Conegliano)的主任迭戈·托马斯(Diego Tomasi)说:“酒精度含量更高的葡萄酒并不符合如今的市场需求,也可能会减弱白葡萄酒中的花香,而成熟热带水果的气息会更加凸显。”
在谈论意大利的情况时,托马斯主任继续说道:“我们从1998年开始记录气候变化的印记,当花期缩短,变色期提前时,一般来说酿出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也更高。比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的起泡酒产品,因为气候的原因,想保持酿造香槟或普罗塞克的葡萄酸度比以往更加困难。在意大利,我们的本土葡萄品种尚未纳入讨论之列。为了保持特伦蒂诺(Trentino)地区葡萄的清新度与酸度,我们鼓励将霞多丽和黑皮诺放在切布拉山谷(Valle di Cembra)海拔600米的起泡酒基地种植。通常,我们会寻找农业解决方案,改变葡萄园的朝向、重新规划葡萄架的分布、提高种植的海拔以及延长植物的发育周期。但目前急需解决的是水量控制的问题,如今降水越来越频繁,这不利于葡萄的生长。现在的灌溉不再是为了保持丰收的数量,而是为了保证丰收的质量。”
关于未来的情况,意大利农业研究及农业经济委员会(Crea)的研究员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葡萄基因上来做文章。从委员会的角度来说,需要更改生产规则,以便增加10%-15%的产量。”
*本文
根据NATURE杂志内容编译整理,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