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度,平衡,酒体,深度、余味,论起葡萄酒的品酒词来,专业的人能给你写出一本书来详解,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别说搞懂这些词汇的意义了,就连怎么使用都是问题?但是机制的他们在品酒时却也能说出个两三个词,而且还很正确,这是因为虽然看似复杂五花八门的品酒词,但是有那么几个可以说是万能通用的。品酒词这回事儿,才没有那么复杂~
通常长篇大论地分析香气的品酒词,几乎可以肯定是不好的,首先正常人即使受过一些闻香训练,能分辨的香气就那么十几种,更多来自于同类联想,比如在WSET的盲品考试中,你闻到黑咖啡,同时写黑巧克力可可豆烘焙咖啡肯定是不会错的,你闻到黑樱桃,同时写黑李子黑莓谁也不敢说没有,所以堆砌香气形容词是最容易的,也是有些业内人士喜欢拿来忽悠外行的。
其次,太过用力地分析葡萄酒的香气是可笑和徒劳的,因为真正决定一款酒品质的,是喝起来如何,而不是闻起来如何。香气胜过口感的葡萄酒是令人懊恼的,近乎于一种欺骗。相反,有些处于封闭期的葡萄酒,闻着几乎没有什么香气,可是入口的物质感、架构和长度,决定了它是一款毋庸置疑的好酒,只是需要醒酒和等待。
有很多所谓的葡萄酒专家,对于初学者诚心求教品酒词的时候,会说去看《神之水滴》学习。然而,虽然《神之水滴》开启了很多门外汉对于葡萄酒的兴趣,但不幸的是,也将很多人引上了喝葡萄酒的歧路。
比如说,远峰一青对木桐酒庄1982年份的评语为:“这瓶葡萄酒如同在感恩大地的恩惠,也如同赞美大地的浑厚笔触,在画布涂上好几层涂料的米勒代表作《晚钟》,也就与风土条件的名作相互辉映。仿佛当你在品尝葡萄酒时,美酒滑下喉咙一刹那,脑海中就自然浮现出画面。”这些炫人耳目的品酒词其实只用了一种手法:通感,把一瓶名酒和一幅名画、一首名曲作类比。美酒与艺术都是感性之作,肯定有些相通的感觉,但也正因为其感性,人人理解都不同。对于既不理解这款酒,艺术修养也一般的爱好者,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如果一个初级爱好者不幸受此感召,成天想象喝葡萄酒是像逛花园还是漫步森林,那他只是在葡萄酒的大门外晃荡,还没入门,或者沿着门外的岔路一去不回头了。
相关热词搜索:品酒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