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葡萄酒官方中文平台
L'unico portale cinese specializzato sul vino Italian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中国酒业报道 >

中国酒业报道(Notizie del vino)

贺兰山产区突围之路

2016-01-15 12:42:40作者:李欣新来源:葡萄酒商业观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一步步走向开放。特别是近10年来,进口葡萄酒涌入中国市场,长城、王朝等大企业业绩一落千丈。中国葡萄酒业内一片悲观,到处都可以听到唱衰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声音。有人说“中国根本种不出好葡萄”,有人说“中国酿不出好酒”,有人说“中国葡萄酒的质量就远比不上进口葡萄酒”,还有人说“中国葡萄酒一直在欺骗消费者”。中国葡萄酒在与进口酒的竞争中一败涂地。

 

一位长城的老业务人员在挥泪离开长城加入进口酒公司时说“我们为了开发市场需要教育消费者了解葡萄酒文化,但我们确发现随着消费者越来越了解葡萄酒文化,他们就越来越不喝长城了,我不知道怎么办?”

 

中国葡萄酒在与进口葡萄酒的第一波竞争中不是败在规模上,不是败在工艺上,不是败在价格上,也不是败在质量上。失败的关键是“标准”。葡萄酒是泊来品,进口酒进入中国的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通行的葡萄酒标准。他们告诉消费者,葡萄酒是讲产区的、是讲年份的、是讲葡萄品种的、是讲酿酒师的、是讲风土的。他们让消费者了解到“92”不是年份,解百纳不是葡萄品种,价格高低并不完全代表着酒的好坏。随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中国葡萄酒消费者迅速成熟起来,中国葡萄酒产业自己的标准在国际标准冲击下完败。

 

过去国产葡萄酒的一些厂家思维是只从自己利益出发,至多兼顾经销商利益,消费者利益往往被忽视。比如专用标就是一例。酒厂为了经销商开发不同的专用酒标,然而这些不同酒标、不同价位、侧重不同渠道的酒款,往往是同一种酒,其产品的区隔不是依托与土地、葡萄品种、气候,而是完全依从于商业利益。而中国“入世”以后,消费者以国际葡萄酒的标准为依据,失去了对中国葡萄酒企业和产品的信任。

 

在中国葡萄酒遭遇溃退的危机时刻,一个新兴的产区——宁夏产区却悄然发力。秉承着“小酒庄,大产业”的发展原则,宁夏产区从发展之初就以国际化的标准打造产区资源。随着一批中外酿酒专家的进入,一批国际化的酒庄的建设,一片片酒庄葡萄园的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品醇客评比、布鲁塞尔大赛中摘金夺银,中国葡萄酒再次出现在国际葡萄酒的舞台上。做为OIV的观察员,宁夏产区真正将国际标准带入了中国产区,成为“中国酒庄酒”的发源之地。

 

“风起于青萍之末,对于宁夏产区来说风土就是贺兰山,就是黄河水;风土就是冬天用黄土埋藤,春天借轻风展藤;风土就是祈盼的降雨,就是早来的晚霜;风土就是根瘤蚜,就是霜霉病……风土就是你吃了一碗羊杂碎后唱的那只花儿。”

 

当宁夏产区葡萄产业管理委员会郝林海主席在“风土复兴国际葡萄酒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时,这位宁夏葡萄酒产区的缔造者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同时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葡萄酒产业一个“风土”时代的开篇。

 

随着宁夏产区的崛起,新疆产区、怀来产区、烟台产区、昌黎产区、云南产区等各个产区都开始出现按国际化的标准建设的酒庄和酿造的产品。中国葡萄酒产业也开始讲产区、讲年份、讲葡萄品种、讲酿酒师。我们有了独特的中国的风土。

 

未来中国葡萄酒与进口酒葡萄酒之间的竞争将进入风土之争的时代,至于消费者是喜欢吃完牛排后上演的卡门还是吃了羊杂碎后唱的那只花儿,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相关热词搜索:贺兰山 产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