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从事进口葡萄酒企业的眼里,目前进口葡萄酒的双位数增长在于国内基数较低。只有像日本有一定的葡萄酒消费基数,实现了量和进口额的双增长,中国的进口葡萄酒才迎来大规模爆发增长的拐点期。
就品牌集中度而言,记者采访发现,进口葡萄酒的东西部市场已经出现分化。“成熟的葡萄酒市场并不是直接和价格挂钩,而是以品牌的力量向大家交流葡萄酒。”著名葡萄酒评论家JAMES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近年来市场调整剧烈,行业经过洗牌后品牌集中度会提高。未来三年,行业将出现若干家5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年销售额且业绩持续稳定的进口葡萄酒企业。
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法国原瓶装葡萄酒进口量为1.52亿升,市场占比为44.9%。原瓶装法国酒,扛起了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的近半江山。
“这一两年调整剧烈,行业经过洗牌后品牌集中度会提高。未来三年,行业将出现若干家5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年销售额且业绩持续稳定的进口葡萄酒企业。”12月14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秘书长王旭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厂商共建品牌
记者独家拿到的一份由美国知名葡萄酒企业根据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进口葡萄酒市场高度分散,且进口商频繁更换。从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法国酒有1871家进口商(其中525家12个月进货数量少于1000箱),有769个是新进口商,占比41%。智利酒有627家进口商(其中119家12个月进货数量少于1000箱),296个是新进口商,占比47%。澳大利亚酒有1123家进口商(其中393家12个月进货数量少于1000箱)。
该材料表明,大量的老进口商不再进货。2013-2014年度进口过法国酒的客户中有853家最近一年未再进口,进口过智利酒的客户中有222家最近一年未再进口。
“尽管进口葡萄酒行业总体增长,但依然小、散、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进口酒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助理席康说,进口商频繁更迭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品牌忠诚度,哪个品牌不赚钱了立马换一个,有的进口商一个货柜也在卖。
“进口葡萄酒市场没有走向成熟的原因是商家在做市场,实力较小,提高品牌集中度的时间会更长。”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产酒提高产业集中度花了七八年,厂家张裕、中粮等投入更大。
从暴利转为合理
“过去几年价格卖得比较昂贵的葡萄酒越来越少,现在中端葡萄酒的销售情况比较好。这正好体现出中国已经是一个真正的葡萄酒市场。”JAMES对记者说。
12月10日,某区域经销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所卖的葡萄酒共有四个价位,其中180元和358元/支的木桶波尔多卖得比较好。“一年有20%-30%的净利润。” 他说,尽管和前些年的葡萄酒暴利没法比,但他已很满足。他认为,白酒属于烈酒类,性价比高的进口葡萄酒年轻人热衷度较高,潜力较大。随着“三公消费”的限制,消费者正在回归理性。
品牌力越强大,费用投入越低。中国区域之大造成渠道费用高,何况还要加上法国较高的关税成本和物流费用。但他相信,随着品牌集中度的逐步提高,厂商可以把更多毛利让利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