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食物都会下意识的看一眼保质期,在国内,食品都必须明确标注保质期,葡萄酒自然也是如此,不过倘若细究起葡萄酒的保质期,我们会发现,背标上一般会写保质期十年,然而葡萄酒明明是一种可以陈年的饮料,按照保质期十年的说法,82年的拉菲到现在岂不是已经过期了?
并且,从2006年10月1日起,我们国家正式实施了《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其中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vol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但目前葡萄酒的背标上仍旧会写保质期,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境内销售的葡萄酒背标要写保质期,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当时进口葡萄酒进入国内的时候,根据我们的食品卫生法律规定,任何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都必须写上保质期的时间长短。当时,进口葡萄酒要写保质期,其实就是为了使进口商品的程序合法化而已,因为当时国产葡萄酒都是标注保质期的。
虽然2006年起,酒精度超过10%vol的葡萄酒已经被中国的法律认定为可以不标注保质期,但消费者不知道,对于葡萄酒类商品有准入审核权的餐饮、超市等终端的相关负责人并不想遵守这个法律。
同理心论定,其实它们也只是不想惹麻烦,就索性都规定全部商品都要写上保质期,以免同样不想遵守法律规定的监察部门和并不知道这个规定的消费者频繁制造投诉事故。所以,就造成了目前很多在终端销售的葡萄酒为避免自己的葡萄酒产品不被终端下架和消费者嫌弃,都写上了“保质期:10年”。
我们遇到不少客户问,家里的酒看年份已经快到保质期了,还能喝吗?
的确,大部分葡萄酒的中文背标上写的保质期都是10到15年,所以消费者总觉得应该可以放心的存放吧,哪怕只是一瓶餐酒...然而,当他们存放个8年拿出来喝时,历史性的悲剧就要发生了...
关于葡萄酒这个迷一样的保质期,需要要好好地为大家解答一下:
葡萄酒中文背标上的保质期,其实是最不实用的信息了。
葡萄酒有一特殊性,就是它有适饮期,但这适饮期因酒而异——有些酒生命很短,需要尽快在一两年内喝掉,有些酒却能陈年几十年后依然能喝,而且还好喝,仍在适饮期内。这一能力由葡萄酒中化合物决定,果味、酸度和酚类物质(单宁、花青素)越多,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越复杂,酒也越值得陈年。随着岁月流逝,酒中紧涩的单宁变柔顺,风味更复杂。
市场上大多数便宜的葡萄酒,都是让人趁着新鲜时享受型的。这类酒在上市后一两年内就该喝掉,如果真等到八九年后再喝,必然已无法入口了。
那为什么基本上常见的葡萄酒标的保质期都是10到15年呢?
实际上这个度量是由于国家旧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类外包装的强制规定,而非是对葡萄酒陈年能力的体现,更不是实际上葡萄酒在食品安全角度上保存能力的上限。
事实上,所有酒中,大概只有10%的红葡萄酒和5%的白葡萄酒在五年后会比刚上市更好喝,另外,只有最顶级的1%的葡萄酒通常能陈年更久,可以达到10年,20年,甚至更久。
哪些酒值得陈年?
在讨论哪些酒能放之前,要先想好放在哪。如果不注意保存条件,即使是陈年潜力巨大的葡萄酒,也会在短短的几周甚至几天内就变得不再好喝。高温和阳光是葡萄酒最大的敌人,在超过30°C的环境下累积暴露超过24小时,就足以让葡萄酒颜色改变、香气减淡。另外,环境的湿度、振荡都会对酒的品质产生影响。
如果想让酒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发展状态,把酒存放在酒窖或地下室是最理想的方式,不过鉴于不是所有房子都有这样的条件,退一步我们可以选择更为经济可行的酒柜,它也可以提供跟酒窖完全一样的储存条件。如果没有酒柜,再不济也可以把酒存放在冰箱中,不过要注意它却不是个适合长时间存放的好地方,冰箱冷藏室的异味容易与葡萄酒串味,而且冰箱压缩机的震动长期来说对葡萄酒也是有很大伤害的,只适合暂存。
从经济意义上讲,大致来说,售价低200元以内的酒都不适合陈年,应该尽早喝掉。而就算零售价在200以上的酒,存放时间还要参考酒本身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