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酒桌文化各国均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在喝酒前都会碰杯并说一句类似“干杯”的话语,在中国是“干杯”,那么在其他国家用的是什么词汇呢?
遇到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
Cheers
Cheers的起源,1910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中曾指出,“这种传统可能来自最古老的宗教仪式,当时的祝酒是为了表示对上帝或死亡的敬畏。希腊人和罗马人一般也会在日常饭席间向上帝祝酒,并在仪式宴会上向神明和死亡祝酒。”
原来我们常说的切儿丝,本意是指敬重神灵啊。当然到了今天,更多的意义是祝你幸福快乐,身体健康。
遇到法国人
Santé/Tchin Tchin
这词的原文是Avotre anté,即祝您健康,但句子太长了,最后被简化简化成了Santé(健康)。但今天的法国人,更喜欢用Tchin Tchin(亲亲)。当然这不是要和你亲亲。这个故事的来历和我们的马可波罗有关。
相传,马可波罗游历在中国时,发现宴席上主人每次举杯的同时,都要向宾客说“请,请!”,大家相敬之后再进行欢饮。旅行家将这个段子也带回了家乡,欧洲人便逐渐仿效此礼。但是,法语中没有汉语的ng鼻音,“请请”便成了“亲亲“。
故事终究是个故事,马可波罗这个意大利人也不会去主导法语的发音。个人觉得Tchin Tchin的发音更接近于两个酒杯互相撞击而发出的那声脆响。
遇到西班牙人、智利人、阿根廷人
Salud
Salud指的是健康,健康,健康。虽然我们翻译成了“干杯”,但实际意义却有点大相径庭了。所以,西班牙人有时候会在Salud之后加上一些:
Salud por ti!
Salud por la vida!
Salud por el amor!
Salud por tu cumpleaños!
具体释义就是,为了你,为了生活,为了爱,祝你生日快乐。。。
遇到葡萄牙人、巴西人
Saúde
遇到意大利人
Salute
英语里有个相同拼写的单词,表示“致敬”。但意大利语更多的其实和它的好兄弟们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近似不过话说回来,坊间流传最早的干杯习俗,倒是来自古罗马。
古罗马人崇尚武力,角斗士们在比赛前习惯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防止有些心术不正的人给对方暗放毒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办法,这就是在角力前,双方各持自己的酒向对方的杯中倾注一下,这样,便逐渐发展为一种碰杯的礼仪。
遇到德国人
Proost
说到德国人,很多人想到他们豪放地饮用啤酒。可你知道吗,德国人在喝啤酒的时候反而不怎么热衷于干杯,一个一个安安静静地独饮自己杯中的那份。倒是近年来,喝葡萄酒形成了新的风气。自然也开始有了干杯。但德国人认为,两个人如果在干杯的时候,不正视对方的眼睛,这不仅是一种粗鲁的举止,而且会带来霉运。
遇到匈牙利人
Eg szs gedre
你懂匈牙利语吗?不懂吧,那就好办了。其实吧,匈牙利人一般不习惯干杯,他们认为如果玻璃器皿破碎了会不吉利。
当然,今天的匈牙利人也没有那么迷信和保守了,随大流的干杯文化也慢慢普及开来。至于匈牙利语,我们也就一带而过吧。
遇到日本人
乾杯/Kampai
没错,日语里这就是个外来语,当然是来自我们日本也产葡萄酒,以山梨县为主要产区 ,出产一些当地独有的品种,如“甲州”、“康拜尔早生”等等。。难怪发音也和我们的干杯非常相似。
作为一个新世界产区,日本的葡萄酒现在也越来越被国际所认可。就连著名的葡萄酒评论家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 MW)都曾表示,“日本的葡萄酒非常细腻,口感纯净,与当地的美景美食相得益彰。”
最后的压轴
Toast
干杯
最后的一波,干杯为什么要用“toast”,它和面包有啥关系?
在公元12世纪左右,英国人喜欢在饮酒时将香喷喷的面包片(Toast)浸到酒碗中,以增加酒的味道。这个现象,被莎士比亚记录在了他的一部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剧中的角色福斯塔夫有这么一句词:“给我拿一夸脱葡萄酒,并放一块面包在里面。”那个年代在一壶酒里加陈面包是很常见的事。不仅如此,面包里面还加了果酱和香料,吃到嘴里满口留香,简直是难以置信的美味。
慢慢地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仪式成为了一个庆祝动作。被敬酒的人最后往往会收到一片饱蘸葡萄酒的面包,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防止人们饮酒过量。所以,这一位重要的角色,被赋予了“Toastmaster”的称谓。而到了现在“Toast”这个词逐渐从它的原意“面包”中发展出新的意义来,被用来指敬酒和干杯。
至于到了今天,关于干杯,碰杯已经成了饭桌酒局的标准礼仪了。
而各国的干杯致辞,也是颇为丰富多彩,除了我们今天说到的,还有,韩国人说:원샵 昆贝!土耳其人说:Serefe 歇勒非!挪威人和瑞典人都说:Skal 斯寇!芬兰人说:Kippis 基匹司!菲律宾人说:Mabuhay 马不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