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是新西兰建国前就开始争议的话题,它贯穿了新西兰两个世纪的发展史,历程漫长而复杂,禁酒团体的招数离奇多变,虽然有几次相当悬,但新西兰从没能出台全民禁酒的法令。
禁酒运动的兴起(1881-1893年)
1820年代,新西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移民,英国新教徒的理念和习俗也不可避免地带到了这个海岛,从他们到达的第一天起,禁酒的思潮就在这里萌生了。
早期的新西兰,基本都是体力劳动者,农夫和渔民喝点酒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堆土豆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坏的,酒鬼的数量随着移民数量的增长也在增加,禁酒主义者把贫穷、疾病、家庭暴力这些社会问题都归咎于酗酒,开始劝诫人们远离酒精。
James Busby
最早的禁酒会议在1836年就召开了,当时正值巴斯比执政期间,焦头烂额的他不得不分出精力回应禁酒的呼声。会议在北岛的岛湾(Bay of Islands)召开,这里海岛密集、气候多变,如果喝醉了酒,渔民在海上基本是有去无回。酗酒问题越来越严重,酒鬼对老婆孩子不闻不问,社会风气越来越差,教徒们认为酒是社会问题的根源,不但要求教派的兄弟发誓不饮酒,还给殖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出台全民禁酒令。
北岛的岛湾(Bay of Islands)
禁酒团体的第一次阶段性胜利是1881年出台的《酒类许可证法案》,各地区可以自行组建本地的经营许可委员会,委员会有权力是否给经营场所派发许可证。禁酒主义者认为有了委员会就可以断绝酒的流通,社会没有酒精就会一片宁净。
可想而知,禁酒派掌权的委员会一成立就痛下杀手,禁止所有场所卖酒,从业者被断了财路,他们愤怒地将委员会告上了法庭,法院则支持了从业者的上诉,认为委员会的偏颇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因此这个许可证制度没能让禁酒令出台。
早期的移民年代主要靠男人养家,一旦男人酗酒出事,女人很难维持家庭,因此妇女们冲在禁酒运动的第一线。1885年, 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WCTU(Wome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成立,这个名字也许读者朋友们还记得,她们在美国禁酒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886年,禁酒团体成立了新西兰联盟(New Zealand Alliance),联盟派发宣传资料抨击卖酒,并要求议会出台全民禁酒。
19世纪末期,酗酒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清教徒主张禁酒,普通大众也开始提倡禁酒。禁酒话题逐渐渗透到新西兰经济、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之中,成为最大的社会争议之一。
理查德‧色当(Richard Seddon)
由于立场不同,议会里出现了政见分歧,社会效率降低,这让政府非常头疼。禁酒团体一直给政府施加压力,新西兰总理理查德‧色当(Richard Seddon)采取了折衷的办法,1893 年颁布的《酒类销售控制法案》规定,选民可以自行决定各地区是否可以销售酒,每三年进行一次公投,禁酒的前提是要有超过50%的选民投票,且禁酒支持率必须达到60%。要获得六成支持率并非易事,然而,恰好就在这一年,新西兰的妇女们获得了投票权,这无疑会提升禁酒的支持率,妇女们被寄予厚望,禁酒运动的新局面开始了。
地区公投时代(1893-1911年)
为了达到支持率,新西兰联盟牵头在公投前的半年就开始造势,投入大量的宣传册和报纸广告,各地的禁酒团体四处宣传游说。可是,从业者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不会坐等别人砸自己饭碗,酒馆老板、酒商、酿酒厂迅速反击,他们成立了反禁酒组织“新西兰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New Zealand),做广告、画漫画,讽刺禁酒主义者肆意践踏别人的自由,作为一个民主社会,喝酒是个人的选择,禁酒无疑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权利。
酒贯穿社会各个阶层和行业,反对禁酒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金主们有更强的背景和更多的财富,比新西兰联盟的资源要充裕的多,他们还请了律师监控各个选区,一旦出现投票违规,律师们马上提起诉讼,阻挠禁酒令的出炉。
科鲁萨马塔奥河(Clutha Mata-au River)
1894年举办了史上第一次地区公投,很多地区的选民不到半数,只有科鲁萨(Clutha)成功地禁酒。1908年,新西兰的76个地区中有12个实行禁酒,如马陶拉(Mataura)、阿什伯顿(Ashburton)、因弗卡吉尔(Invercargill)、威灵顿南部、马斯特顿(Masterton)等地。
新西兰人烟稀少,生活本就无聊,酒馆不开就无处消遣,有些禁酒者开始后悔,但禁酒还是卖酒不能说改就改,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对手们“帮忙”,禁酒得票率被拉到及格线以下才能回到过去,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滑稽,但在历史上确实真实地发生过。
马斯特顿(Masterton)禁酒组织成立于1892年,隶属于“新西兰联盟”,从20世纪初,为了每三年一次的公投造势,双方用豪华摩托车送选民去大选现场,很讲排场,以至于哪一派的车派头大,说不定胜出的几率会高些。1908年,禁酒团体在大选中胜出,马斯特顿所有的酒类经营场所关闭。很多人不堪忍受没有酒的日子,都已迁往别处。
马斯特顿(Masterton)
实际上,该喝酒的人还是一直在喝,想弄到酒轻而易举,因为各地公投是关于商家的酒类经营许可,而不是个人消费,在非禁酒区买酒和饮酒,是完全合法的。最终,1946年的公投,禁酒派以4019:6777票败北,年轻的一代用自己的选票捍卫了喝酒的权利,马斯特顿的酒吧重新开张了。
全民公投时代(1911-1989年)
1911年是新西兰禁酒史上划时代的一年。禁酒团体持之不懈的游说终于说服了议会,即不再采用地区公投,而改为全民公投,如果禁酒支持率达到60%,全国都将禁酒。1911年的公投,禁酒支持率为55.8%,功亏一篑。
1914年,一战爆发,人们对于禁酒的关注度下降,当年禁酒支持率下降到49%。一战期间,禁酒团体依然活跃,大肆宣传喝酒的危害,并抵制向军队供应酒,他们倡导非常时期应该提升全国的工作效率,而不是下班后去酒吧买醉。
“6点钟禁令”(Six o'clock swill)投票结束
当禁酒与爱国划上等号时,又一个划时代的决定于1917年出炉了,即“6点钟禁令”(Six o'clock swill),所有经营场所必须在下午六点钟关门,想喝酒就只能在6点钟之前痛饮。初衷很美好,效果却适得其反,人们下班后不顾一切地冲向酒吧,常常在6点钟前喝得酩酊大醉,暴力事件和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禁酒团体继续给政府施压,政府最终同意禁酒支持率只要达到50%全民禁酒,可是1919年的支持率偏偏就只有49%,当年的新西兰大选,禁酒团体再次组织公投,造化弄人,这一次得票率为49.7%,距全民禁酒差之毫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