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大利经典葡萄酒,巴罗洛,西施佳雅等自然不在话下,而意大利最贵的一款酒,当属来自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dmont)产区的内比奥罗(Nebbiolo),这内比奥罗葡萄如何神奇,竟酿出了意大利的“王者之酒”?一起来了解一下。
内比奥罗的起源
内比奥罗是意大利最出色的红葡萄品种之一,以酿造复杂细腻、陈年潜力强大的葡萄酒闻名。早在 1268 年就有文献提到内比奥罗,那个时候它还叫 Nibiol。13 和 14 世纪的一些记录显示内比奥罗是皮埃蒙特最古老、种植最广的品种,名字也历经多种变化,如 1292 年的“filagnos di vitibus neblorii”,1295 年的“nebiolo”,1304 年的“nebiolus”等,此后还出现了很多其它类型。
为了探究内比奥罗的起源,人们也进行了相关 DNA 检测,发现它和皮埃蒙特和瓦尔泰利纳(Valtellina)产区的品种至少有 8 段亲子关系,它有可能是某些消失品种的后代,也有可能是很多品种的亲本。由于在皮埃蒙特和瓦尔泰利纳各有后代,暂时可推断内比奥罗可能来自这两个产区其中一个。
内比奥罗的克隆品种
内比奥罗种植历史悠久,有很多克隆品种,其中最重要的 3 个是:
Lampia:种植最广,也是被认为品质最好的一种;
Michet:Lampia 感染能导致葡萄茎分叉病毒后演变出的一个品种;
Bolla:所产葡萄酒的颜色较浅,产量高,质量参差不齐,如今的重要性降低。
PS:粉红内比奥罗(Nebbiolo Rose)被证明不是内比奥罗的克隆品种,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酿的葡萄酒非常芬芳,较上面几种颜色更淡,酒体更轻。
为什么内比奥罗又叫雾葡萄?
内比奥罗还有个听起来特有朦胧感的别称“雾葡萄”,它怎么来的呢?真相是……
Nebbiolo 这个词源于意大利语中的 Nebbia,它本身有雾的意思。
内比奥罗晚熟,一般在有雾比较冷的天气采收。
内比奥罗在成熟期果皮会形成一层厚厚的白霜,就像被雾覆盖一样。
内比奥罗的品种特征
内比奥罗皮薄,所以用它酿制的葡萄酒颜色较浅,但果皮比较硬,抗霜性与抗病性还算不错。果粒小而精壮,开花早,成熟晚,可谓时日未出已作,日落还未归,有活力,格外喜欢钙质泥灰岩土壤。
可惜皮埃蒙特夏秋季节经常大雾弥漫,使得内比奥罗不容易达到最佳的成熟度。酒农们当然希望雾气尽早散去,但天工没那么容易作美,他们便只把内比奥罗种在最适合的地方:朝南、少风以及山坡中段(海拔在 250-450 米)。
这些都是为了应对内比奥罗晚熟的特性:朝南是为了得到更多热量和阳光,少风则是为防止冷风减缓成熟速率,山坡中段可以保持良好的排水性和通风性。可见,内比奥罗也是比较挑剔的。
内比奥罗葡萄酒类型和风格
通常,内比奥罗会酿成单一品种葡萄酒。很多时候,葡萄酒颜色较浅,单宁和酸度含量高,酒精度也高,意大利顶级名庄嘉雅(Gaja)庄主 Angelo Gaja 也说:“如果你想喜欢内比奥罗,你一定要喜欢单宁。”
相较于其它大多红葡萄品种,内比奥罗葡萄酒随着瓶陈会更快变成橙红色,还散发着让人难忘的焦油、玫瑰、樱桃、甘草、香草等香气。总的来说,它充满阳刚正气,有着惊人的爆发力,需要长时间成熟,达到巅峰。就它的特点,帕克曾总结道:“此酒刚毅不屈,单宁极其强烈,在酒龄年轻的时候往往难以亲近,且桀骜不驯。”
当然,在意大利一些产区,内比奥罗也会和少量当地品种混酿,虽然不及巴罗洛般的深厚酒体和浓郁度,但也不乏优雅的香气。
内比奥罗就像一位蒙上面纱的美人(跟雾葡萄一称也很搭),让人忍不住揭开面纱去看看那七分狂野和三分柔情。它又如一位沉默不语的王,经久不衰,这不朽的王者气质终让它问鼎意酒之巅峰。
内比奥罗的经典产区
1、意大利
内比奥罗之于意大利皮埃蒙特,相当于黑皮诺之于法国勃艮第,巴罗洛(Barolo)和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葡萄酒都是用它酿造的,特别是巴罗洛,更是有着“酒中之王,王者之酒”的美誉。根据官方数据,2012 年,内比奥罗在意大利的种植面积为 4,476 公顷,主要种植在皮埃蒙特(Piedmont)的巴罗洛、巴巴莱斯科和罗埃罗(Roero)产区。
图中用红圈勾出的是内比奥罗重要产区,下文会重点介绍
(1)意大利内比奥罗历史小记
1303 年:罗埃洛(Roero)地区的 Canale d'Alba 在 1303 年首次准确地提到了内比奥罗
1304 年:Petrus de Crescentiis 清楚地指出内比奥罗葡萄酒令人愉悦,品质很出色。
1431 年:拉梦罗(La Morra)颁布的公共法规再次证明人们在早期就十分看重优质的内比奥罗了。法规相关内容有:随意砍伐内比奥罗葡萄树的人将受到大量罚款,惯犯甚至会处以砍断右手的惩罚甚或绞刑,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意大利内比奥罗的现代表现
皮埃蒙特只把内比奥罗种在精心挑选之地,葡萄酒产量严格限定,很少超过 1,250 万升,只占该产区葡萄酒总产量的 3%,不到巴贝拉葡萄酒年产量的 1/15。而且,多年来,内比奥罗只在塔纳罗(Tanaro)河右岸的阿尔巴(Alba)北部和南部的石灰岩土壤中才表现得最出色(高度适中的南向山坡),这里的内比奥罗葡萄酒可呈现出最复杂的香气和极好的风味浓郁度,又刚好可平衡较高的酸度和单宁。
种植在纳瓦拉(Novara)和维切利(Vercelli)两者境内的赛西亚(Sesia)河两岸不同土壤丘陵区的内比奥罗,用于酿制品质较好的葡萄酒。在这里,内比奥罗被称为 Spanna,通常与口感更柔和的维斯琳娜(Vespolina)或伯纳达(Bonarda)葡萄混酿。
阿尔巴内比奥罗(Nebbiolo d'Alba)产区所使用的内比奥罗是一种性情更温和的内比奥罗葡萄变种,主要生长在塔纳罗河左岸以沙质土壤为主的罗埃洛地区,上世纪 90 年代出产的葡萄酒品质非常出众,风格更轻柔,陈年潜力不及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
内比奥罗还有“Picutener”之称,在瓦莱塔奥斯塔(Valle d'Aosta)交界且面积狭小的 DOC 克里玛(Carema)、多纳(Donnaz)和伦巴第(Lombardia)扮演重要角色。这三个产区地处亚高山地带,气候较凉爽,酿的内比奥罗通常酒体适中,单宁紧致,酸味明显;不过在气候稍温暖的年份里,葡萄成熟度会更好,整体酒质会更高。
(3)用内比奥罗酿造的最经典葡萄酒: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
这两种葡萄酒占据了意大利最知名、最经典的 5 种葡萄酒两个席位。值得注意的是,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即指葡萄酒又表示葡萄产区,且都属于 DOCG 级葡萄酒。近 10 年,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对这两种葡萄酒的评分,巴罗洛总体更高,因此价格也更贵。
(4)巴罗洛的葡萄园分级
受勃艮第分级影响,为规范巴罗洛葡萄酒品质,该产区也对葡萄园进行了分级,且有 3 个不同版本。不过,如今一致被公认为巴罗洛的特级葡萄园有 13 个,分布在以下 5 个产酒村:
拉梦罗村(La Morra):整体风格偏“女性化”,柔和细腻,香气优雅,容易接受,2 个特级园:Cerequio、Rocche dell'Annunziata。
巴罗洛村:传统风格,酒体饱满但不特别厚重,陈年潜力强,3 个特级园:Brunate、Cannubi 和 Sarmassa。
斯蒂戈隆•法列多村(Castigllone Falletto):葡萄酒颜色深,单宁强劲,酒体厚重,陈年潜力大。3 个特级园:Monprivato、Villero 和 Castiglione Roche。
塞拉伦加•阿尔巴村(Serralunga d’Alba):葡萄酒单宁强劲,兼有优雅和柔滑气息。2 个特级园:Lazzarito、Vigna Rionda。
梦馥迪•阿尔巴村(Monforte d’Alba):葡萄酒年轻时雄壮有力,陈年后稳重有魅力。3 个特级园:Bussia、Ginestra、Santo Stefano di Perno。
(5)巴罗洛的传统派和革新派
很多顶级的传统派巴罗洛相当耐久存,因为在酿造过程中会进行长时间浸皮,有时葡萄中的单宁并未完全聚合成熟,需要很长时间柔化单宁(一般用到大型斯洛文尼亚橡木桶),这也势必会使葡萄酒发生一定程度氧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传统巴罗洛葡萄酒颜色呈石榴红或砖红色时单宁依然很强劲。
革新派的巴罗洛减少了浸皮时间,采用低温发酵,通常使用小型法国橡木桶陈酿,陈年时间也比传统上短很多,风格更加柔顺,平易近人。不过,如今的生产商会根据特定的风格、年份和葡萄园,来决定使用何种橡木桶(所以一个酒庄可能同时备以上两种橡木桶)。
(6)意大利最贵葡萄酒就是一款内比奥罗酿造的传统巴罗洛!
据全球知名葡萄酒比价网站 WS 显示,现在意大利最贵葡萄酒是来自孔特诺酒庄(Giacomo Conterno)酿造的蒙芙蒂诺巴罗洛珍藏干红(Giacomo Conterno Monfortino Barolo Riserva)。孔特诺酒庄一直是巴罗洛地区最负盛名的酒庄,坚守用传统方式酿酒,这款酒便是传统风格巴罗洛的顶级水准。曾经巴罗洛葡萄酒也不过是只适合在年轻时饮用,直到 1920 年酒庄主人决定创造一种有巨大陈年潜力的巴罗洛,他延长了浸皮时间,并用大型号的旧木桶陈年,由此成就了著名的蒙芙蒂诺(Monfortino)。
(7)巴巴莱斯科产区葡萄酒风格和葡萄园
巴巴莱斯科的葡萄园面积不到巴罗洛的一半,大名鼎鼎的葡萄园都位于山麓上。一般而言,这里的葡萄园比巴罗洛葡萄园的地势更低、温度更高,采收时间通常也会更早。巴巴莱斯科主要由 3 个村庄组成,分别是内华村(Neive)、巴巴莱斯科村和特黑索村(Treiso):
内华村:出产的内比奥罗葡萄酒酒体饱满,单宁强劲,结构丰富,表现最好的葡萄园有 Bricco di Neive、Santo Stefano 等;
巴巴莱斯科村:葡萄酒以结构紧致、花香浓郁、颜色和酒体较轻著称,表现最好的葡萄园有 Asili、Sori Tidldin(嘉雅酒庄顶级单一园)等;
特黑索村:该村的内比奥罗葡萄酒通常很是优雅,带有迷人的香气。重要的葡萄园有 Pajore、Roncagliette 等。
(8)巴巴莱斯科的传统派和现代派
相比巴罗洛,巴巴莱斯科更有着女性的优雅,它同样也分传统和现代两种风格:
传统派:上世纪 70 年代之前,该区的内比奥罗酿造,一般是通过延迟收成、长时间萃取以及在大桶中的无止境陈年,打造出单宁厚重、口感结实的风格。这最早是内华村的加富尔伯爵请法国酿酒师路易斯•乌达尔以内比奥罗进行实验得出的经验规则。
现代派:消费者逐渐将“果味”视为评判品质的标准之一,现代化酿酒技术也找到了解决之法:选择最佳收成时机、在控温不锈钢罐中发酵、缩短浸皮时间、橡木桶陈年时间以及减少新橡木桶使用,现代风格更趋向于酒香浓郁甜美,果酱般的浓缩风味中又带有树叶般的淡香,有时还带有蘑菇和松露的香气,更适合在早年饮用。
(9)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葡萄酒价格
通常,普通入门级巴罗洛或巴巴莱斯科在国内零售价在 300-400 元,一些声誉较高的酒庄零售价在 900 或上千也很正常,特级园就更贵了。当然,一些名气很大的品牌如嘉雅(Gaja)、嘉科萨(Bruno Giacosa)等,旗舰的巴巴莱斯科和巴罗洛都要两三千大洋。想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内比奥罗葡萄酒?请往下看。
(10)皮埃蒙特高性价比内比奥罗产区
除了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皮埃蒙特还有一些相对性价比更高的内比奥罗产区(都是 DOCG 产区),如:
罗埃罗:这是除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外的另一个内比奥罗葡萄酒 DOCG 产区。葡萄酒通常用 95%-100% 的内比奥罗酿成,剩下的则用当地非芳香葡萄混酿,陈年 18 个月才能上市。葡萄酒通常带有黑色水果、樱桃和烟草风味,单宁较强劲,酒体中等,陈年潜力不如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
盖姆梅(Ghemme):产区仅为 85 公顷,红葡萄酒必须用 75% 以上的内比奥罗酿造,可混合 25% 的维斯琳娜或伯纳达,需陈酿 36 个月以上才能上市,其中橡木桶陈酿至少 20 个月,瓶中至少 9 个月。珍藏级需陈酿 48 个月以上,其中橡木桶陈酿至少 24 个月,瓶中至少 9 个月。葡萄酒风格与巴罗洛相似,高酸高单宁,陈年潜力强,有些可达 30 年。
加蒂纳拉(Gattinara):位置靠北,是皮埃蒙特最冷凉的产区之一,出产的内比奥罗酸度较高,所以常添加维斯琳娜或伯纳达来降低其酸度。该产区葡萄酒在好年份时,会散发紫罗兰、烤杏仁和干玫瑰等风味,单宁饱满,结构强劲,同时也有几分柔美和优雅,可谓自成一派。
(10)内比奥罗在皮埃蒙特以外的意大利地区的表现
除了皮埃蒙特,意大利的伦巴第产区也种有部分内比奥罗(800 公顷)。当地将内比奥罗称作 Chiavennasca(源自当地地名)。这里的葡萄大多种植在朝南的山坡上,这里能生产非常优雅且花香四溢的内比奥罗葡萄酒,单宁也非常精细,还带有一些皮革气息。此外,这里也用风干的内比奥罗来生产阿玛罗尼(Amarone)式的葡萄酒,常被称作 Sforzato di Valtellina,尝起来也如阿玛罗尼一样细腻醇和,只是风格更为纤细精致。
另外,在弗朗齐亚柯达(Franciacorta),内比奥罗是调制鸡尾酒的原料之一。在威尼托(Veneto),传奇酿酒师朱塞佩•昆达维尼(Giuseppe Quintarelli)用内比奥罗酿制出了里赛托(Recioto,一种用风干葡萄酿成的酒)葡萄酒。
除上文提及的地区外,意大利其它地区几乎不种植内比奥罗。
(11)意大利内比奥罗顶级生产商
孔特诺、嘉雅、嘉科萨、朱塞佩•马斯卡雷略(Giuseppe Mascarello & Figlio)等酒庄。
2、意大利以外的地区
内比奥罗在全球的种植,有 3/4 集中在意大利皮埃蒙特。不过,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种植者尝试种植内比奥罗。
在法国南部朗格多克(Languedoc)产区,有着“朗格多克的拉菲”之称的玛德玛嘉萨酒庄(Mas de Daumas Gassac)就种有 25 行内比奥罗葡萄藤,用于酿造酒庄最顶级的混酿干红。在瑞士、奥地利也有几个酒庄种植。
在美国加州,大概种植 61 公顷内比奥罗,它们大多于 2000 年前就扎根在此,主要集中在帕索罗布斯(Paso Robles)、圣克鲁斯山(Santa Cruz Mountains)、雅拉丘陵(Sierra Foothills)等 AVA 产区。在更干燥的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俄勒冈州(Oregon)、田纳西州(Tennessee)等州也有少量种植。
2008 年,在阿根廷,内比奥罗的种植面积约有 176 公顷,集中分布在圣胡安河(San Juan)和门多萨(Mendoza)。在智利,只有约 9 公顷,巨石酒庄(Botalcura)是唯一一个装瓶并售卖内比奥罗葡萄酒的酒庄。
在澳大利亚,内比奥罗表现不错,并越来越受重视。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首次种植在猎人谷(Hunter Valley),80 年代末,在维多利亚州(Victoria)的国王谷(King Valley)大放异彩。澳洲第一瓶内比奥罗葡萄酒由布朗兄弟酿造于 1990 年。之后,澳洲的阿德莱德(Adelaide Hills)、兰好乐溪(Langhorne Creek)等产区也追相种植,一些拥有凉爽的较长生长和成熟期的葡萄园更容易栽培成功。2008 年,澳大利亚内比奥罗总种植面积达 106 公顷,有 84 家酒庄种植酿酒。
此外,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墨西哥、新西兰、南非等国也种有少量内比奥罗。
内比奥罗和黑皮诺的相似和不同
世界知名女性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曾说:“如果黑皮诺(Pinot Noir)是世界上最诱人的红葡萄品种,那么内比奥罗肯定是第二名,两者有一些极为相似的特征。”在国外,人们也经常拿两者相提并论,然而真相是……
内比奥罗和黑皮诺一样,都在特定的产区经过了几个世纪发展种植,并只在该地区大放异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适应故乡以外的风土,只是表现会逊色很多。
两者都是果粒小且皮薄的红葡萄品种,克隆品种都很多,对生长地区的土壤和环境要求很高,表达不同风土的能力都很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们的起源地都划分了特级园。
黑皮诺早熟,一般适合种植在温和及凉爽气候环境下,过热、过冷都会让果实达不到理想成熟度。内比奥罗则是晚熟品种,通常种植在朝南或西南方向的山坡上最为理想,获得足够光照才能促进成熟。
就葡萄酒风格而言,两者有明显不同。内比奥罗是重单宁、重颜色和重酒体的干红,口感一般强劲有力,相比之下,黑皮诺是单宁较少、酒色较浅、酒体较轻的干红代表,口感通常细腻复杂。
黑皮诺号称“红葡萄品种之后”,是国际上最流行的红葡萄品种之一,除了法国勃艮第,德国的巴登(Baden)、新西兰的中部奥塔哥(Central Otago)、美国加州、澳大利亚等产区都表现出色。而内比奥罗虽在美国加州、澳大利亚等地有少量种植,却依旧以意大利皮埃蒙特产区,特别是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最为闻名。
内比奥罗葡萄酒的饮用和配餐
有人说内比奥罗年轻时很难入口,除了它本身带高酸和高单宁外,还可能是因为没醒好酒!再说了,如今新派的柔顺的内比奥罗也不少。总之,在喝一款内比奥罗葡萄酒前,最好醒酒 1-2 个小时,让酒液接触空气,柔化单宁(老年份用醒酒器过滤沉淀就好,不用醒酒),适饮温度为 16-18℃。
由于有着厚重的单宁和精细的香气,内比奥罗葡萄酒和脂肪较多的牛排、烤火鸡、意大利熏火腿、野味等肉类很是相配,因为它们能柔化酒中的单宁。当地特产的松露也是其绝配,当然搭配烤鹅、黑巧克力和奶酪等也未为不可。另外,酒的高酸也使其能与酸度不那么高的食物完美搭配,如带醋的调味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