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旧世界中那些具有独特风土的产区,土壤是如何赋予葡萄酒独一无二的品质。
1、波尔多(Bordeaux)左岸:砾石(Gravel)
作为法国经典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波尔多从地理上可分成左岸、右岸及两海之间(Entre-Deux-Mers)三个主要区域。位于加龙河(Garonne)及吉伦特河口(Gironde Estuary)以南的产区为波尔多左岸,受河流冲蚀作用,葡萄园的土壤里遍布着颗粒较大的砾石,个别村庄还分布着大如拳头的鹅卵石。
砾石土壤具有极好的排水性,能在雨季迅速排干积水,避免葡萄树根部因水分过多而腐烂;还能促使葡萄树扎根,以汲取更多的养分;此外,砾石土壤会在白天吸收太阳热量,在夜间将这些热烈释放出来,滋养葡萄树的根系。相比于其它类型土壤,砾石土壤出产的葡萄酒风格会更为宏大,酒精度也略高。
2、香槟(Champagne)产区:白垩土(Chalk)
香槟产区位于法国北部,纬度较高,整体气候凉爽甚至寒冷,已接近 的极限。香槟产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是白垩土,由海洋微生物的外壳所形成的方解石颗粒组成,呈白色疏松的粉块状或碎岩状,带有较多的钙离子,为软质的碱性土壤,出产的葡萄酸度较高。白垩土不仅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同时也能在干旱季节保持足够的水分,滋养葡萄树。
3、夏布利(Chablis)产区:启莫里阶土(Kimmeridgien)
在说到法国勃艮第(Burgundy)时,人们往往会遗漏夏布利产区。作为勃艮第最北端的产区,夏布利产区紧挨着香槟产区,二者有着颇为相似的风土。
启莫里阶土是夏布利优质葡萄园中比较典型的土壤,这种土壤与香槟产区的白垩土有些类似。启莫里阶土的钙质含量较高,主要混合了石灰岩、黏土和海洋生物化石,表土坚硬,葡萄树比较不易扎根,但常能为葡萄酒带来独特的矿石风味,还赋予了夏布利葡萄酒迷人的酸度。
4、博若莱(Beaujolais)产区:花岗岩(Granite)
博若莱毗邻勃艮第的马贡(Maconnais)产区,二者气候条件相似,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适宜的气候条件,与独特的花岗岩土壤,博若莱99%的葡萄园均种植了佳美(Gamay)。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岩浆岩,葡萄树需要深入扎根才可以汲取水分和营养。因此,花岗岩土壤非常适合种植佳美,使酿造出的葡萄酒风格细腻、层次丰富,具有不错的陈年潜力。
5、摩泽尔(Mosel)产区:板岩(Slate)
德国摩泽尔产区以优质的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闻名于世,其最好的葡萄园大多位于坡度较大的摩泽尔河(River Mosel)两岸,园内土壤以板岩为主。板岩颜色较为深邃,可以很好地吸收、储存和反射热量,帮助葡萄成熟。摩泽尔产区的板岩土壤主要有蓝板岩和红板岩,红板岩区域多黏土,生产的雷司令葡萄酒口感较为丰富,而蓝板岩区域的酒则带有更多的花香。
6、普里奥拉托(Priorat)产区:红板岩(Llicorella)
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Catalonia)的普里奥拉托产区,是除里奥哈(Rioja)之外的另一西班牙DOCa级产区。这里所种植的红葡萄品种主要以歌海娜(Garnacha)和佳丽酿(Carignan)为主,两种葡萄都属于晚熟品种,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使之成熟。
普里奥拉托独特的红板岩土壤呈暗铜色,养分贫瘠,中含有细小的云母片,能反射光照热量,使葡萄得以充分成熟。此外,红板岩还能储蓄水分,为炎热气候下的葡萄树输送水分。因此,这里出产的歌海娜和佳丽酿葡萄酒往往风味集中,酒力强劲,有着较高的酒精度。
7、库纳瓦拉(Coonawarra):红土(Terra Rossa)
库纳瓦拉是澳大利亚南澳州(South Australia)重要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产区,以“红土地、桉树叶”而闻名,红土地即指其特别的“Terra Rossa”土壤,意大利语中“红色土壤”之意。红土是一类由石灰岩风化产生的红色黏土,具有极佳的排水性,表层易碎,比较贫瘠,非常适合葡萄树的种植。库纳瓦拉产区的表层土壤为红土,底土即是白色的石灰土,在此环境下出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味凝练,其酿造的葡萄酒强劲坚实、单宁充沛且风味浓郁,还有着独特的桉树气息,陈年潜力佳。
8、西西里岛(Sicily):火山土(Volcanic Soils)
西西里岛是意大利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其东岸坐落着埃特纳(Mount Etna)活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岩经人力破碎或风化后,成为西西里岛产区典型的种植土壤。火山土多孔,排水性和蓄水性良好,能储存和反射热量,种植的葡萄树生长态势良好,果实成熟度佳。此外,火山土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含有镁、铁和钾等多种元素,常被认为能给葡萄酒带来烟熏、铁锈和矿物味。
【结语】
在不同产区的葡萄园里,葡萄树的种植土壤组成成分不尽相同,不会出现只用一种土壤来种植葡萄树的情况。但在特定产区里,一些独特的土壤对葡萄树的生长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也会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