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酿酒师和销售员说,某些酒之所以独特要归功于葡萄园所在的“高海拔”位置。那么高海拔对成品酒意味着什么?种植在坡地上的葡萄酒真有那么神奇?安第斯山的积雪融化能赋予马尔贝克仙境般的味道?
我们以加州亚曼达县为例,在四月的任何一天,处于平原的加州葡萄园都沐浴在21摄氏度的温暖阳光下,此时海拔2000英尺(600米)的山坡葡萄园温度只有10摄氏度,向上爬仅1小时距离的山坡,海拔大概在4000-9000英尺(1200米-2800米)的葡萄园,却是风雪交加。
简言之,高山山坡葡萄园与谷底葡萄园有三个明显不同,在于:前者拥有更直接集中的光照,明显的气温差异以及出色的排水性能。这些因素让葡萄树的生存更加不易,因此高海拔葡萄产量低。然而,正是这种低产量,小个头,塑造了葡萄中的“硬汉”形象,使得高海拔葡萄“充满个性特点,很少展示出柔和的一面。”
随着海拔上升,光照变得越来越集中,在落基山脉滑雪被日光灼伤的人都能证实这一点。高海拔的葡萄园暴露于强光之下,使得浆果色素迅速沉积,如同借由日光浴将皮肤晒黑。阿根廷葡萄酒巨头卡氏家族(Catena)对该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葡萄在强光照射下,表现出更厚实、坚韧的果皮,由此形成浓郁的色泽,强壮的单宁,生产出的酒尤其具有陈年价值。
高海拔的果皮还能保护浆果免受极端恶劣天气变化的影响,比如西班牙杜埃罗产区(Ribera del Duero),白天灼热干燥,夜晚气温骤降,即使夏天的夜晚气温也会低至10摄氏度,这种强大的温差变化使得浆果成熟缓慢(因为气候骤降会停止糖份的产生),发展出精品葡萄酒必备的酸度和复杂化学成份。
产自高海拔的葡萄
最后一点,高海拔葡萄园排水性好,石质土让雨水流失快,避免葡萄根湿痨,葡萄根扎的更深,在纳帕谷子产区阿特拉斯峰的一些山上,葡萄根深竟达12米多(40多英尺)。这是因为:高海拔的土壤贫瘠,水份不足,葡萄树为了争夺养份生存,不得不将用于结果的能量转化为简单的生存之力,因此高海拔的葡萄产量更小。平原葡萄树正好相反,表层土肥沃的养份足以维持生存,于是能量用于产果,根须也无需扎的很深。
基于上述的分析推理,我们可以知道,高海拔的红酒通常更加浓郁协调,香气高雅,果味活泼,更具复杂度,总体远远胜过平原出产的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