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葡萄酒官方中文平台
L'unico portale cinese specializzato sul vino Italian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中国酒业报道 >

中国酒业报道(Notizie del vino)

王德惠:国产葡萄酒崛起的关键

2016-03-15 10:21:13作者:王德惠来源:酒兔围

       没有‘工匠精神’,没有专注、执着、坚忍的酿造信仰,再好的市场,也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只有践行工匠精神的中国葡萄酒,未来才是可期的!

       中国葡萄酒的投资人没钱吗?中国葡萄酒的市场未来不大吗?中国的消费者都是崇洋媚外的吗?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政策阻碍了发展吗?进口葡萄酒的品牌运作能力都很强吗?

        其实,中国葡萄酒能否在未来真正崛起,关键不在外部市场,核心就在于国产葡萄酒企业自身。

       在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赫然出现了“工匠精神”,让“制、智、质”成为中国名片。“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将是充满深意的。

       谈及工匠精神,我们都会推崇“德国制造”,也包括“日本制造”。因为它成为了质量的代名词。在德国的质量观中,并不讲究“物美价廉”,因为既想物美,又想价廉,这是矛盾的。“德国制造”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他们有着众多的规定,甚至近乎苛刻。日本企业同样显出强大的制造能力,有些企业的员工并不多,但却各自拥有优秀技术的工匠,把各类产品做精做细。

       中国消费者其实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一直都非常的强烈。为什么我们非要跑到国外去疯狂购物?原因虽然五花八门,但不容争辩的一点是:我们的质量不如人家。即便是在中国生产,但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我们的消费者再傻瓜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大到汽车,小到饭盒、剪刀、茶壶、电源。

       然而,工匠精神并非舶来品,它恰恰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

       千百年来,中国出现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工匠”。匠心独具、巧夺天工都是我们对匠人的溢美之词。作为中国伟大的发明家,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敬的祖师。从战国开始,中国的一批又一批的工匠,守护着工匠的精神,传递着中国人对工匠精神的倚重。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出身贫苦,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在清代的时候,就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中国的丝绸、绣、陶瓷等代表着东方之美的工艺品,不断在为工匠精神正名。

       而今天,这种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们对快速赚钱渴望,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在近20年的葡萄酒高速发展的时期,假冒伪劣、弄虚作假一度占据了市场。葡萄酒的长期性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这样的耐心,只想着赚快钱。同时,一部分消费者由于最初对葡萄酒不了解,也滋生了部分的不良现象的存在。然而,今天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了,消费者不再为了价格便宜去消费次品,何况大量的进口酒进来,价格日益拉低,国产酒的市场份额正在受到蚕食。

       在很多的经济发达的地区,进口葡萄酒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认知在内心中依然是优于国产酒的。这无疑使国产酒的未来之路日益艰难。但谁说中国不能酿出好酒?撇开自然环境不谈,深层次原因还是在酿酒理念上。

       中国葡萄酒的从业者特别是每一位生产者,如果都能摈弃那些投机取巧的思维和浮躁的心态,用经得起挑剔的检验,去种植、去酿造,中国葡萄酒必将盛开出美丽乃至炫目的花朵。从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来看,这也是一项功德。

       而中国现在的很多人更多地不是在用毕生的精力去践行这种精神,我们更多的是浮躁,是希望不断快速创造奇迹,整天想着的是如何投机取巧,想着如何能够赚钱。我们不否认,企业需要资金支撑,否则也难以为继,但即便我们要顺应市场,即便我们要赚钱,但依然不要丢掉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双手将中国葡萄酒的产品做到极致,没有这种精神,怎样换来长久的发展?

       葡萄酒的种植之美、酿造之美,本质上就是工匠精神之美,也是秩序之美,当然,更是德行之美。

 

 

 

相关热词搜索:王德惠 葡萄酒 国产

Baidu
map